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
1.好发于手掌、指端、手指侧面,少见于手背、足底,常对称发生。
2.突然出现多数群集或散在的位于表皮深处的小疱,呈正常肤色,疱破后流出黏液性液体,数天后水疱吸收、干涸后残留环状鳞屑,自觉瘙痒及烧灼感,如患病时久可引起手掌皮肤干燥、脱屑、增厚。如有继发感染时,可形成脓疱,炎症明显,重症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。
3.始于春末夏初,夏季加重,入冬可自愈。常与手足多汗并存,每年定期反复发作。
4.多见于青少年,中年以后可减轻或自愈。
治疗
治疗:
1.内服 泼尼松30mg/d,连服1周左右,效果较好,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如
谷维素、
溴丙胺太林(普鲁苯辛)、
溴丙胺太林(溴苯辛)等。
2.局部
(1)早期以干燥止痒为主,可用手足多汗药水或3%~5%福尔马林外涂,或用5%明矾溶液、5%
醋酸铅或
醋酸铝溶液或用复方锌铜浸液稀释5倍浸泡20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,浸泡或湿敷后外用类固醇霜或汗疱泥膏。
(2)对于干燥脱屑者可用皮质类固醇霜或软膏,如局部反复脱皮,干燥疼痛,可外用2%~5%
水杨酸软膏,10%尿素霜,或用浅层X线照射,每周1次,每次100r,共6次。
3.中医疗法 内服药法宜健脾利湿,方用健脾除湿汤或
除湿丸。外用苍肤水或干葛水外洗。
4.针刺疗法 主穴可取合谷、劳宫、鱼际、间使。配穴取曲池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